龙山新闻网

通讯员系统登陆

2021年4月12日   农历庚子(牛)年 三月初一
以土家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为引擎 助推靛房镇建设文化高地
2024-11-21 09:43:35          来源:靛房镇人民政府 | 编辑:朱柯源 | 作者: 陈明鑫          浏览量:49795

作者  陈明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龙山县靛房镇作为拥有丰富土家文化资源的少数民族乡镇,在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土家文化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靛房镇为例,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将文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以土家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为引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文化高地。


文化自信为引领,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并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强国建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靛房镇作为拥有厚重土家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乡镇,在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靛房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文化工作作为全年度的重点亮点工作来抓,积极发挥党委政府的牵头作用和文化从业者的志愿服务作用,从谋划布局、阵地建设、活动开展、作品创作等多方面全方位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以阵地建设为基础,夯实文化传承保护的物质保障

阵地建设是文化事业发展和日常活动开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靛房镇以芙蓉文化广场为核心展示点,努力完善阵地建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靛房镇依托长沙市芙蓉区对口帮扶契机,安排项目资金40万元,将龙山县打溜子毛古斯舞传习所提质改造、芙蓉文化广场周边环境整治纳入对口帮扶项目,目前正在推进中。根据州县相关文件精神,逐步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文化旅游重点村建设,新建展览室1间,标志标牌20余处。二是常态场馆维护。充分发挥靛房镇土家文化协会作用,安排专人对场馆修缮、设施设备、环境卫生等进行常态化管理和维护,累计投入了管护资金3万余元,保障文化广场及传习所正常有序运转。三是强化队伍建设。靛房镇将文化队伍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以各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牵头,积极组建了打溜子、土家山歌、摆手舞等等文化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定期排练的方式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并不断吸纳和培养新生力量。


以作品创作为核心,赋予土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靛房镇在开展文化工作的过程中,高度结合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守正创新的前进方向。一是加强守正创新。深度挖掘整合土家文化元素,谋划创作《白茶恋歌》《土家摇篮曲》等新编歌曲,积极排练全新挖土锣鼓、扁咚扁咚日等节目,继续推进县域南部土家文化与北部汉文化(三棒鼓)的创作组合。二是加强文化保护。靛房镇土家文化协会围绕外出表演、文化活动、领导调研、文艺作品等分类,接续推进全镇文化史大事记的搜集整理工作,并纳入传习所提质改造后展示专栏建设三是强化视频推广。将全镇民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实地采访、才艺展示、活动开展等方式,认真策划、精心录制文化工作中的各个精彩瞬间,并将视频发布在“靛房土家文化”视频号内,累计发布50余个视频,取得了良好的网络宣传效果,夯实了新的宣传阵地。


以活动开展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是靛房镇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土家文化的重点途径。一是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近年来,靛房镇积极组建宣讲队伍,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重点以三棒鼓+山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理论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以更新颖的方式、更扎实的效果在靛房落地生根。二是开展传习展演活动。靛房镇政府协调统筹土家文化协会、九年制学校、各村(社区)等单位及境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力量,坚持定期开展各类非遗传习展演活动,组织上演了比寨村春节联欢活动、石堤村舍巴节、靛房镇篝火晚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并纳入了山歌节及春晚等年度计划。三是参加文化交流(比赛)活动。靛房镇精心选派精干力量,陆续参加了龙山县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比赛、龙山县第九届“舍巴日”活动、湘西州原创广场舞大赛龙山县选拔赛等重量级活动或比赛,并与县内其他乡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以文化强国为目标,着力打造乡村文化高地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靛房镇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努力建设乡村文化高地,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一要坚持强化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文化传承保护及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化思想认识,深切认识到建设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做好干部配备、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工作。二要坚持加强传承保护。要坚持完善阵地建设,让阵地成为记载和见证文化的图谱和印记;建立健全非遗人才培养机制,科学优化准入门槛,让人才成为传承保护的核心力量;加强挖掘整理,深挖民间艺术种类、文化精粹及文艺碎片,汇总整理成纸质或电子数据库。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强大合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四要坚持推进融合创新。要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艺术交流、创作奖励等机制建设,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发掘更多民间的高手能人。破除文艺壁垒,围绕民族文化各类元素因子,探索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互促,形成适应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全新艺术。彰显讲故事功能,依托文化的丰富素材和深厚底蕴,结合新时代新变化,用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本地区故事。五要坚持构建宣传格局。要着眼文艺作品质量打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丰富和创新宣传手段,通过展演、交流、比赛、新闻宣传等传统方式及利用网络新媒体巨大优势,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靛房镇人民政府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通知公告
部门
乡镇
要闻

  下载APP